Code Section

Saturday, August 25, 2018

VMware 小實驗 - 縮小虛擬機 Virtual Disk 隨手實測

<<前情提要>>
狸貓先生愛廢話講堂: VMware 小技巧 - 縮小 Workstation 的虛擬機 Virtual Disk 來釋放磁碟空間
在上篇文章中,介紹縮小虛擬機 Virtual Disk 的方法,剛好今天想到,隨手來實測一下各種方法的縮小效果,看是否有差異。

先聲明這只是個因為整天一直下雨,被困在家裡不知道要做啥,臨時想到的實測,沒有很嚴謹的條件,但有記錄下來的數據應該足夠給大家作參考。
實驗平台:Windows 7 Professional 64-bit, VMware Workstation 12.1.1。
實驗樣本:Windows 10 Enterprise 64-bit 虛擬機,用下載的 win10 enterprise version 1703 mar 2017 的 iso 檔安裝作業系統後,再安裝 VMware Tools 以及作完 Windows Update 後關機,這台 VM 在清理前佔的磁碟空間為 41.6 GB。

本次實驗分成三段,主要是要驗證 Clean Up Disks 的效果是否會比 Compact 好,所以將相同的樣本用三種方法各做一次:(1)Clean Up Disks。(2)Defragment & Compact。(3)Compact。底下就不囉嗦太多直接上圖。

(1) Clean Up Disks:花費約 10 分鐘 (16:48-16:58),動作前容量 41.6 GB,動作後 26.8 GB。

(2) Defragment & Compact:Defragment 花費約 6 分 (18:13-18:19),Compact 花費約 9 分鐘 (19:04-19:13),動作前容量 41.6 GB,動作後 26.8 GB。

(3) Compact:花費約 9 分鐘 (21:36-21:45),動作前容量 41.6 GB,動作後 26.8 GB。

以上三種方法實測結果,壓縮動作後的容量大小都是 26.8 GB,推測應該是在 VM 內只有安裝作業系統,再加上 Windows Update,大部分行為都是新增檔案,並沒有新增後再刪除的情形,所以檔案區塊排列算是整齊,三種方法都達到相同的減肥效果。

不過還是如同前情提要的文章說的,Windows VM 依然會推薦使用 Clean Up Disks,因為會提供預估可回收空間 (Reclaimable space),比上 Defragment & Compact 花費時間少了許多,就算只比上 Compact 也是差不多的時間。

這次的簡單小實驗就到這,提供給大家作參考,我們下回見!


〈本文同步刊載於痞客邦部落格〉
VMware 小實驗 - 縮小虛擬機 Virtual Disk 隨手實測 @ 狸貓先生愛廢話講堂 :: 痞客邦 ::

Tuesday, August 21, 2018

Cisco Server 小罷格 - 瀏覽器無法開啟 CIMC 頁面

在 Cisco UCS 伺服器中內建 Cisco Integrated Management Controller (CIMC) 管理功能,讓管理者可由遠端控制及查看系統資訊,甚至是 Remote KVM 功能 (遠端螢幕顯示、鍵盤、滑鼠),都可透過瀏覽器於遠端進行管理,提供管理效率。

在 Cisco UCS M3 (第三代)的伺服器,因為這是屬於上一代機種,CIMC 出廠預載版本可能會是 1.5.x 版或更舊的版本。
使用瀏覽器連線到 CIMC 1.5.x 時會需要兩個 Plug-in:
(1) Flash:在顯示登入畫面時,沒安裝 Flash 會無法輸入登入資訊。
(2) 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使用 Remote KVM 時會呼叫 JRE 來顯示模擬螢幕,沒安裝 JRE 無法使用。

而連線到 CIMC 1.5(4d) 時偶爾會遇到一個問題,瀏覽器會出現 Secure Connection Failed 錯誤訊息而無法開啟,錯誤代碼 Error Code: SSL_ERROR_RX_MALFORMED_SERVER_KEY_EXCH。

★★!!提醒!!★★
此種修改 Firefox 的 Workaround 避開問題方法可能會造成其他 https 網頁無法正常開啟,使用 CIMC 後記得修改回來,要使用此方法者需注意,若有風險請自行負責。

這個問題可以透過 HUU (Host Update Utility)進行 Update Firmware & CIMC 修正,但 HUU 需要重開機才能進行。但如果 UCS Server 暫時無法安排重開機,以下提供一個 Workaround 方法,讓你可以透過修改 Firefox 瀏覽器設定值,暫時連上 CIMC 進行管理作業。


(1) 在網址列輸入”about:config”,並按下”I accept the risk!”開始進行設定值修改。

(2) 在搜尋列 Search 輸入”tls”,找到”security.tls.version.max”數值,由預設的 3 改為 2 後,關閉 Firefox 再重新執行。

(3) 重新連線至 CIMC,因為 https 憑證為自我簽發,需要信任此憑證才能瀏覽此網頁,請依照步驟將此憑證加入例外清單,方便以後瀏覽。

(4) 可以看到正常登入頁面,此時就可以開始使用 CIMC 囉。

★★!!提醒!!★★
此種修改 Firefox 的 Workaround 避開問題方法可能會造成其他 https 網頁無法正常開啟,使用 CIMC 後記得修改回來,要使用此方法者需注意,若有風險請自行負責。

Thursday, August 16, 2018

VMware 小工具 - 利用 RVTools 收集 vSphere 環境資訊

平時會接觸到 VMware 環境的管理者,除了要定時備份 vCenter Server 之外,有時候也想要將 vSphere 環境資訊記錄下來,像是 Cluster、Host、Resource Pool、Datastore、Virtual Network (vSwitch, Port Group, VLAN, Uplink NIC, Failover Policy)…等資訊,甚至還有更多想要保留的,作為定期記錄或是資訊備忘,往後有變動的時候才有舊設定值可以比對。雖然 VMware 環境可透過 vSphere Client/Web Client 圖形介面以方便管理,但對想要記錄資訊的角度而言,圖形介面反而造成了麻煩;現今有許多好用的抓圖軟體可以幫忙,但在 vSphere Client/Web Client 介面上,還是有太多項目需要上下拖拉才能看到完整資訊,造成抓圖時的煩瑣工作,而且這樣記錄不僅沒效率,更有可能會有些遺漏。

Rob de Veij 應該是聽到了大家的心聲,寫出了好用的 RVTools,可以幫忙管理者快速取得 VMware 的環境設定資訊,並將資訊匯出為檔案保留。

RVTools 可到官網直接下載,下載時需填寫姓名、公司名、Email 資訊,按下 Register 訂閱 Veeam 相關資訊後,才會開始下載。
RVTools - Download | RVTools

RVTools 需要使用 .Net Framework 4.6.1,所以要先看 Windows 是否已有安裝,如果沒有的話可至微軟官網下載。

安裝步驟也很簡單,大致上就是一直 Next 就完成了。

開始執行 RVTools,填入 vCenter Server 連線資訊後,按 Connect 就會出現許多分頁資訊。

從功能表 File >>> Export all to Excel >>> 另存新檔,就可以將所有資訊匯出為 Excel 檔案 .xlsx。

匯出的 Excel 檔內每個工作表,就是 RVTools 軟體看到的每個分頁資訊,其中的 vLicense 會包含 vCenter & ESXi 的 License Key 資訊,如果授權金鑰資訊已有另行留存,可將 vLicense 分頁刪除。

RVTools 除了可以查看 vSphere 的資訊,並可匯出保存之外,也可以觀察一些 VM 的不正常使用狀況,算是幫助管理者的一個小工具,之後有時間會再發文來稍微詳細的介紹 RVTools,敬請期待。


<<官方網站及下載點>>
RVTools

RVTools - Download | RVTools

<<參考資料>>
RVTools 觀察/紀錄 你的 VMWare 的狀態 - 免費 @ 黃昏的甘蔗 :: 隨意窩 Xuite日誌


〈本文同步刊載於痞客邦部落格〉
VMware 小工具 - 利用 RVTools 收集 vSphere 環境資訊 @ 狸貓先生愛廢話講堂 :: 痞客邦 ::

Tuesday, August 14, 2018

HPE Server 硬知識 - 透過 iLO 收集 AHS 資訊及使用 AHS Viewer Online 線上分析服務

<<前情提要>>
狸貓先生愛廢話講堂: HPE Server 硬知識 - 善用 iLO 找出機器的潛在問題
在上篇文章中,介紹可以使用 iLO 找出機器的問題,其中有一種是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可指定時間區段的所有資訊收集,收集完成會打包成 .ahs 檔案,但此檔案並不是人類可讀的格式,此篇文章是介紹如何使用 HPE 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線上分析服務,產生出詳細的檢查報告,來幫助我們瞭解機器的問題所在。

下圖為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 ↓ ↓
iLO Web >>> Information >>>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 >>> Download
在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 頁面,可以產生 AHS 檔案,在選擇時間區段後,按下 Download 會開始收集 AHS Log,壓縮後並透過瀏覽器下載,需要等待資訊收集及打包的時間。

<<進入正題>>
HPE 提供線上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 協助分析平台,管理者可以將機器產生出來的 .ahs 檔案,上傳至 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Online 網站,要注意必須先註冊 HPE Passport 帳號,才能使用帳號登入來使用此平台,至於註冊帳號的流程就不在此篇文章贅述。

假設大家已註冊 HPE Passport 完成,輸入 User ID 及 Password 就能登入。
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Online

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Online 首頁,點選 Upload AHS Log 上傳電腦內的 .ahs 檔案。

上傳 AHS Log 之後,後端會做以下處理作業,從畫面上可以看到各段工作的處理進度:
Parse File:PreProcessing Data, Processing Data, Collating Data, Analyzing for Faults, Generating Output.
Load database:Configuration data, Build information, Fault Analysis data, PCI Information, Support Pack for ProLiant data, Periodic data, USB Information, Frame Link Module Information, Event data.

很重要請注意:AHS Online 會檢查產生此份 AHS Log 的 ProLiant Server 是否還在保固內。
若是已超過保固期的 ProLiant Server,會出現錯誤訊息:
Server is not Entitled. Please check these options for renewing your license.

原本 AHS Viewer 的錯誤訊息 Please check these options for renewing your license. 讓我不清楚它所的含意,但我實測上傳數台 ProLiant 的 AHS Log,發現 Warranty Status 必須是 Active 的機器才允許使用,所以這裡指的應該是你的伺服器保固已過期,若不確定的話可先用機器序號至 HPE Warranty Check 網站查詢。

保固查詢結果的範例如下,下圖為保固期限過期的 HPE DL380p Gen8。↓ ↓

AHS Online 分析完成後,會產生出線上報告可供管理者查看,接下來針對每項功能作簡單說明。

第一個分頁是 System Dashboard,它算是整個系統的元件概述,往下的功能會包含每個項目的詳細資訊。
System Dashboard 提供以下的元件描述及版本資訊:
System Board (主機板)、Processors (處理器)、Memory (記憶體)、
Power Supply (電源供應器)、Storage (RAID 卡及硬碟)、Networking (網路卡,這裡指的是安裝在 PCI-E Slot 的卡片)、
System BIOS、iLO。

第二個分頁是 Fault Detection Analytics,可看出是否有偵測到錯誤的分析,左邊可依需求選擇 AHS Log 內不同時段的 Boot Session (開機時間區段)。因為這台機器的 AHS Log 內並無錯誤發生,就無法展示範例給大家看囉。

第三個分頁是 Event Logs,應該與 iLO Event Log 看到的訊息是相同的,這裡省略 Information 訊息,僅列出 Caution 和 Warning 等級以上的錯誤訊息。

第四個分頁是 Drive and Firmware Inventory,可看到 System BIOS、iLO、卡片、硬碟…等各項元件的目前韌體版本,以及與目前 AHS Viewer 內的最新 SPP 2017.10 比對後,列出提供可作更新的版本,也可自行下拉調整想比對的 SPP 版本。

第五個分頁是 System Board Information,可看到主機板及 PCI-E 擴充卡片資訊。

第六個分頁是 Processor Information,可看到各個 CPU 的型號、運作時脈、最高時脈、核心數、Stepping (including processor family info)…等資訊。

第七個分頁是  Memory Information,可看到各插槽的記憶體 (Memory DIMM)的詳細資訊,包括容量、類別、速度、錯誤發生次數、Part Number…等。

第八個分頁是 Power Supply Information,可看到各個電源供應器的序號、料號、供電瓦數、以及耗電量的歷史曲線圖,可用來觀察機器長期的用電量趨勢。

第九個分頁是 Smart Array and Embedded SD Cards Information,依序可看到 Array Controller、Logical Drive、Physical Drive,每個區塊資訊如下:
Array Controller:RAID 卡的型號、韌體版本、授權金鑰、Super Cap (超級電容,用來維持快取電力,不致因機器意外斷電導致快取資料遺失)。
Logical Drive:RAID 種類、狀態、組成硬碟數、容量。
Physcal Drive:磁碟種類、容量、型號、韌體版本、序號。

第十個分頁是 Network Information,可看到 PCI-E 插槽的擴充網路卡資訊。

第十一個分頁是 OS Information,如果 OS 沒有透過 Intelligent Provisioning 安裝,或是非 HPE ProLiant 官方支援的 OS,這邊就會顯示 Unavailable。

第十二個分頁是 Thermal and Fan,可看到系統感測器的溫度歷程、臨界值的百分比、系統風扇的轉速百分比,可由溫度曲線及風扇最高運轉情況,來判斷是否有溫度異常發生。
(A) % Threshold:等級可選擇 Critical 或是 Caution。
(B)
% Threshold:溫度達到 Critical 或是 Caution 的百分比,數值要看左邊的 Y 軸 (圖上綠色箭頭標示)。
Inlet Temperature (℃):機體內所有感應器的感測溫度平均值,數值要看右邊的 Y 軸 (圖上藍色箭頭標示)。
Threshold:臨界值的比較線,標示出最大值 100 的位置 (圖上的橘線)。
(C) Fan Speed Information:該風扇在 AHS Log 收集時間區段內,風扇達到的最高轉速 (百分比)、最高轉速的發生時間。

第十三個分頁是 Create Support Case,此功能就是建立這台 ProLiant Server 的 Case,Server 型號、序號、貨號會由 AHS 資訊直帶入,聯絡資訊也會由 HPE Passport 資訊帶入,只需要填寫問題描述 (Problem Description)和註解說明 (Case Comments)。

透過 HPE 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線上分析服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得知機器目前發生的故障、歷史事件、各元件的過往數據分析趨勢統計,更可以瞭解機器的硬體元件組成清單、各元件的品名、型號、序號、韌體版本…等資訊,而且上傳分析後的 AHS Log 報告也會留底 (不確定會保留多久),往後只要登入 HPE Passport 都可以再次查看,是個可以善加利用的 HPE 免費線上服務。往後也會再陸續介紹其他 HPE ProLiant Server 的好用工具,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
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Online (Needs HPE Passport Account)



<<附檔收錄>>
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2.10 - HPE Support Center

Wednesday, August 8, 2018

VMware 動手做 - 採用樣板佈署方式正確複製 Windows 虛擬機

使用 VM 的好處之一,就是能迅速的複製現有虛擬機產生出新的虛擬機,也就是以現有的 VM 為藍本,複製產生出相同的 VM,包括它原有 VM 所有的一切。
在 VMware vSphere 的 Web Client 操作界面提供的 Clone to Virtual Machine 功能,可以在幾分鐘內產生另外一個一模一樣的 VM,這是在以往實體機的世界所無法想像的。

Web Client >>> 選取 VM >>> Clone >>> Clone to Virtual Machine...

一般來說複製虛擬機 (Clone VM)不會有什麼問題,每台 VM 有供 vCenter Server 辨識的 UID,將複製出來的虛擬機首次開機時,它會產生新的 UID,接下來便能正常使用。除了 UID 之外,虛擬硬體卡片 (較常使用的是網路卡)也會產生新的 MAC Address,所以也不會與原有 VM 發生網路卡號衝突的問題,看起來一切都很好。

但是!在 Windows 系統內有個叫 SID 的東西,它會牽涉到 Windows 的管理機制及架構運作,如果環境內有 Windows AD 網域 (Active Directory)就會更加重要。因為在每台電腦加入 Windows AD 網域時,會產生對應的電腦物件,而在 Windows AD 的網域控制器 (Domain Contrlller) 實際運作看的是 SID,而非單純只有電腦名稱。

在每台都是全新安裝 Windows 的環境中,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在安裝程式進行過程中,SID 是全新動態產生,不會發生兩台電腦的 SID 相同的事;但如果是用 Clone VM 產生出來的新虛擬機,因為虛擬硬碟 (Virtual Disk)也是完全複製,也就是說原來的羊長什麼樣子,複製羊就長得一模一樣,當然 SID 也是相同,這件事會導致以後管理上的麻煩。

要查詢目前 Windows 的 SID 有很多種方式,介紹較簡單不需額外加裝套件的兩種方法:
(1) PsGetSid:原本為 Sysinternals 公司的小工具,後來被微軟併購,在微軟官網可下載,下載後不需安裝直接執行即可。
(2) vbs script:<<附檔收錄>>有提供檔案直接下載,需修改第一行變數的 MyComputerName 改成自己的電腦名稱。
[註] SID 的差異點是在 S-1-5-21 之後的那串數字,最後結尾有沒有 -500 字串並不影響判斷。

方法 (1):PsGetSid 無圖形介面,在命令提示字元執行 psgetsid.exe (第一次執行需同意軟體條款)。
下圖為 PsGetsid 執行結果,SID 是那一串黃色數字。↓ ↓

方法 (2):執行 vbs script,在命令提示字元執行 cscript GetComputerSID.vbs。
下圖為 vbs script 執行結果,SID 是那一串黃色數字。↓ ↓

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是採用 Clone VM 產生新的虛擬機,產生出來的新 VM 的電腦名稱、IP 相關網路設定值、Administrator 密碼、Windows 金鑰、SID…等設定值都與原有 VM 相同,這些都需要管理者登入 Guest OS 後,手動修改每個項目,相當花費時間,而且有可能會修改遺漏。往後還有可能會衍生出因為 Clone VM 時虛擬網路卡異動,造成 Guest OS 的舊網路卡變成隱藏 (因為裝置消失),新網路卡無法設定與舊網路卡相同的 IP (因為已經被用掉)的複雜問題,處理起來就更加棘手。
[註] 雖然 vCenter Server 6.0 的新功能,提供選項在 Clone VM 時也可選擇作 Custumization ,但此處還是講適用於大部分 vCenter Server 版本的通則作法。

其實 vCenter Server 提供的從樣板佈署新虛擬機 (Deploy New VM from Template)功能,在設定得當的情況下,可避免發生 SID 相同的問題,並且可做到更完善的流程,可以替管理者節省很多工夫。在 Deploy VM 的過程中,需依照要佈署的 Guest OS 內 Windows Server 版本,準備好對應的 Sysprep 環境,才能為新的 VM 產生新的 SID,否則會讓 Deploy VM 過程發生錯誤而無法順利完成。

在 Windows Server 2003 R2 以前的版本,需要從微軟網站另外下載 Sysprep 工具,並放在 vCenter Server 內的版本對應目錄,才能讓 Generate SID 功能生效;但在 Windows Server 2008 之後,微軟已將 Sysprep 工具內建在 OS 內,不需要額外安裝或下載。
下圖為 VMware KB: Sysprep file locations and versions 資訊,各版本 Windows Server 的下載點或所在位置:

先從建立樣板 (Template)開始,在建立 VM 並安裝乾淨的 Windows Server OS 完成之後,一定要安裝 VMware Tools,並作 Windows Update 到最新的修正,完成後就可以關機,並將 VM 轉換成 Template。
Web Client >>> 選取 VM >>> Template >>> Convert to Template...

使用轉換後的樣板,開始做新 VM 的佈署。
Web Client >>> VM Templates in Folders >>> 選取 Template >>> New VM from This Template...

Web Client >>> Deploy From Template 精靈
(1) 新建的 VM 取名稱
(2) 選擇新的 VM 要放置的 Datacenter
(3) 選擇新的 VM 要放置的 Host
(4) 選擇新的 VM 要放置的 Datastore
(5) 切記一定要勾 Customize the operating system
(6) 如果之前沒有建立 Customization Specification,這裡可以直接新增一組;如果已建立,可以直接選擇要使用的設定值,跳過 New Customization Specification 步驟。

Web Client >>> New VM Guest Customization Spec 精靈
(1) 新建的 Spec 取名,加上描述方便以後辨識。
(2) Windows Server 的使用者姓名、使用單位,單純是系統資訊提供辨識。
(3) 選 Enter a name in the Clone/Deploy wizard,以後在使用這個 Spec 時可自訂電腦名稱。
(4) 輸入 Windows Server 金鑰。
(5) 依照自己擁有的 Windows 授權種類,選擇適當的選項。
(6) 輸入 Administrator 帳號的密碼兩次,確認沒有手誤打錯。

Web Client >>> New VM Guest Customization Spec 精靈
(1) 時間選擇 (GMT+08:00)Taipei。
(2) Run Once 可輸入在 Sysprep 過程中想要執行的指令,若不需要請留白。
(3) 預設值是所有的網路卡都設定為 DHCP,也可依需求選擇 Manual 指定各張網卡的 IP 設定值。
(4) 預設電腦群組為 Workgroup: WORKGROUP。
(5) 一定要勾選 Generate New Security ID (SID),才會在佈署新的 VM 時產生新的 SID。
若 Guest OS 為 Windows Server 2003 R2 或更舊的版本,記得參考上一段 Sysprep 套件及環境要先準備好。

Web Client >>> New VM Guest Customization Spec 精靈
最後會列出所有步驟設定值,檢查過沒有錯誤就可以按 Finish 新增完成。

Web Client >>> Deploy From Template 精靈
(1) 選擇剛才新建的 Customization Specification。
[註] 這邊有個小 bug,可能會無法立刻看到新建的 Spec,請退出 Deploy From Template 精靈,重新做一次到這個步驟就能看到。
(2) 還記得剛才新建 Spec 時我們選可自訂電腦名稱,這邊可自行輸入新建 VM 所要用的電腦名稱。
(3) 檢查設定值摘要,如果沒有問題按 Finish 就會開始 Deploy VM。

在 Deploy New VM From Template 的複製工作完成之後,就可以將新的 VM 開機,它會依據我們給予的 Customization Specification 設定值,開始作 Windows Server 的初始化,過程中大約會重開機 2-3 次,請耐心等候幾分鐘,不要急著登入以免影響背景作業,等它做完後就可以開始使用這個新 VM 了。



<<附檔收錄>>
GetComputerSID.vbs:因為用 .vbs 檔名可能因安裝性無法下載,因此改為 .vb_,請下載後自行修改副檔名為 .vbs,並修改第一行變數的 MyComputerName 改成自己的電腦名稱。

PsGetsid_145.zip:PsGetSid 1.45,zip 檔內含 PsGetsid.exe (32-bit)及 PsGetsid64.exe (64-bit)。


〈本文同步刊載於痞客邦部落格〉
VMware 動手做 - 採用樣板佈署方式正確複製 Windows 虛擬機 @ 狸貓先生愛廢話講堂 :: 痞客邦 ::

Tuesday, August 7, 2018

HPE Server 硬知識 - 善用 iLO 找出機器的潛在問題

Integrated Lights-Out (iLO)是內建在 HPE ProLiant Server / Blade Server 主機板上的一顆伺服器管理晶片 (僅極少數型號低階伺服器無此晶片),提供可由遠端控制及監看伺服器的功能。透過 iLO 管理者可由遠端進行伺服器的設定、更新、監看、安裝、執行各項工作,因為 iLO 晶片是在硬體層級運作,即使空機未安裝作業系統、作業系統當機、伺服器處於電源關閉狀態,只要電源線有插著通電,使用者還是可以存取操作伺服器。

iLO 有幾種設定方式,較簡便方式是在伺服器開機過程中進行,其他設定方式在往後有機會再作介紹。只有第一次需要設定 iLO IP (預設模式為 DHCP),視需要可新增帳號、密碼、權限,設定完成後,管理者即可使用瀏覽器存取伺服器的 iLO 頁面,以有效率的方式來管理伺服器。

一般在查看 log 時 (包括其他種類的設備),每筆事件應該都會有發生時間記錄,如果要與其他設備交叉比對,同一時間點的發生事件,或是要釐清該事件的發生時間點,此時每個事件的發生時間正確與否,會大大的影響到我們的判斷。

所以 iLO 也是相同的道理,要將時間、時區調整正確,才會讓 log 的時間記錄是正確的,另外時區也很重要,不然每筆紀錄的時間就需要自行 +8 小時換算 (因為預設通常是 GMT+0 的時區)。
關於 iLO 的時間、時區、網路對時的調整方式說明如下:
(1) 時間:iLO 的介面內並沒有調整時間的功能,iLO 內的時間是在開機過程中會與 System ROM 同步,所以大家記得一拿到機器,開機時要進入 System ROM 設定正確的日期和時間。
(2) 時區/網路對時:雖然一開始時間調整正確,但日子一久後時間有可能會慢慢跑掉,所以開啟網路校時 (NTP/SNTP)也是很重要的,iLO 調整時間及網路對時是在同一視窗內設定。

下圖為 iLO 的時區及網路校時設定 ↓ ↓
iLO Web >>> Network >>> iLO Dedicated Network Port >>> SNTP
(依據機型及設定,選擇 iLO Dedicated Network Port 或 Shared Network Port)
✔ Propagate NTP Time to Host
Primary Time Server: <輸入你環境使用的 NTP Srever>
Time Zone: Asia/Taipei (GMT+08:00:00)

在 iLO 裡針對不同方向提供數種功能及事件紀錄,讓管理者能查看系統狀態及訊息,下段有各功能的圖片及說明:
(1) System Information
查看機器現在的各大類硬體元件是否正常運作,如果有問題的地方有可能顯示 Degraded (黃色)、Failed (紅色),可以依據發生問題的硬體類別,點選相對應類別查看較詳細的訊息。
(2) iLO Event Log
與 iLO 有關的事件,像是 login, logout, remote console start, remote console stop ...等,另外關於機器的開機、關機、重開、電源中斷、電源回復、內建 Flash 初始化…等事件,也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3) Integrated Management Log
主機的硬體元件相關動作及訊息,像是 Power Supply, Drive Array, Disk Drive ...等,也會有關於硬體元件的錯誤訊息及原因描述,可查看之前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例如:外部電力中斷、外部電力回復、硬碟無回應、硬碟故障、邏輯磁碟失敗... 等各種系統錯誤訊息,以釐清目前發生的故障是否為之前的事件所引發。
(4)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
提供指定時間區段的所有資訊收集,收集完成會打包成 .ahs 檔案,無法直接閱讀,但可登入 HPE 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Online,上傳收集的 .ahs 檔案,平台分析後會產生詳細的報告,關於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 之後會再開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使用方式及報告的內容呈現。

下圖為 (1) System Information ↓ ↓
iLO Web >>> Information >>> System Information >> Summary 頁籤

順道一提,在 System Information 功能的 Firmware 頁籤,可以看到各個硬體元件的 firmware 版本資訊,當管理者在尋找某個硬體元件的版本可能會引發 bug 時,是個挺有效率的方法。
<注意>依據不同的 iLO 晶片版本,提供的資訊可能會有所差異,較舊型的 iLO 晶片提供資訊會較少。
下圖為各硬體元件的 Firmware 版本資訊 ↓ ↓

下圖為 (2) iLO Event Log ↓ ↓
iLO Web >>> Information >>> iLO Event Log

下圖為 (3) Integrated Management Log ↓ ↓
iLO Web >>> Information >>> Integrated Management Log

[A] 群組解說:
385 發生 Array 內有 Disk Drive 無反應。
386, 387 因陣列內的磁碟發生問題,造成 Logical Drive 失敗,但可能 Array 型態是 RAID 1 或 RAID 5,硬碟雖然故障但尚未造成資料損壞,因此事件燈號為黃色 Caution,需要管理者注意此事件。
388 確認 Disk Drive Failure,位置為 Bay 8, Box 0, Port 2I, Slot 0,硬碟故障對實體硬碟來說是緊急事件,因此事件燈號是紅色 Critical,需要管理者立即介入處理。

[B] 群組解說:
393 Power Supply 1 失去輸入電力來源,可能是市電中斷,或是人為誤觸電源線或開關。若是無 UPS 發生市電中斷,Power Supply 1 & 2 應該都會同時發生事件,依此事件來看並無此現象,因此推斷應該是人為失誤或是 Power Supply 1 發生故障。
394 Bay 1 電力供應來源失效,因為此台為 2 Power Supply 機種,因此事件燈號為黃色 Caution,需要管理者注意此事件。
395 與 393 的事件描述相同,但要注意 Severity 事件燈號為綠色 Repaired,表示此事件 395 為 393 的恢復事件,表示 Power Supply 1 電力來源回復正常。

下圖為 (4)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 ↓ ↓
iLO Web >>> Information >>>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 >>> Download
在 Active Health System Log 頁面,可以產生 AHS 檔案,在選擇時間區段後,按下 Download 會開始收集 AHS Log,壓縮後並透過瀏覽器下載,需要一些等待時間。


<<參考資料>>



Active Health System Viewer Online (Needs HPE Passport Account)


〈本文同步刊載於痞客邦部落格〉
HPE Server 硬知識 - 善用 iLO 找出機器的潛在問題 @ 狸貓先生愛廢話講堂 :: 痞客邦 ::